牛年养牛能否“牛”
发布时间: 2009-04-06   浏览次数: 59

  牛年伊始,人们对牛的话题谈论较多。我这里要谈的是养牛业的发展问题,因为随着人们对牛产品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牛价、牛肉价格近10年来一路走高,养牛业每年为农民创造了上千亿元的收入,养牛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江苏省养牛业规模不大,牛的年饲养量只有100多万头,在全国仅排第22位。然而,这100多万头牛的年饲养量却有95%集中在苏北,苏北五市的养牛业承担了全省7000多万人的牛肉消费量。与此同时,养牛业也给苏北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养一头牛能给农民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苏北地区养牛业的现状究竟如何?如何促进苏北地区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围绕这一议题,九三学社连云港市委会组织畜牧兽医专家深入广大乡村农户进行了调研。

    牛价、牛肉价格近10年来一路走高

    养牛业不菲的收入 根据市场调研,2008年12月~2009年1月,市场肉牛价为每千克15.5元~16元,生牛肉市场价为每千克32元~36元,比10年前的1998年分别增长了3倍和3.5倍。除去饲料上涨等成本增加因素外,农民养殖一头300千克~350千克的肉牛出售,所获纯利润从1998年的1000元左右增加至2008年的2500元左右,由此可见养牛业的收入相当不菲。

    存出栏比例失控,牛肉产量越来越供不应求 据业内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牛肉产量为538.8万吨,10年后的2007年牛肉产量为835.35万吨,全国人均年占有牛肉量由4.14千克增至10年后的6.19千克,人均年占有量的增速为49.5%。与此同时,全国牛(黄牛加水牛)饲养量从1997年的7152.07万头增加到2007年的17686.79万头,10年下来年饲养量仅增加500多万头,年均递增率仅为0.3%。而且各地牧业统计的饲养量是带有很大水分的,真实数字很可能为负增长。牛的存栏量由1997年的13157.67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11545.9万头,减少了12.25%。

    另据业内资料显示,江苏省的牛肉产量1997年为7.51万吨,2007年为8.53万吨,人均年占有牛肉量由1997年的1.03千克增至10年后的1.16千克,牛(黄牛加水牛)饲养量从1997年的159.93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115.94万头,减少了27.5%;牛的存栏量由1997年的103.24万头减少到2007年的68.34万头,减少了33.8%。全省的牛饲养量和肉的人均年占有量从10年前的排名第22位下降为第26位。

    养牛业发展缓慢,江苏省养牛业已亮红灯 从上面的调研数据可清楚地看出,全国的养牛业10年来几乎没有发展。江苏省的养牛业10年来减少了1/4还多,牛的存栏量10年来减少了33.8%,显然已亮红灯,长此发展下去我们将吃不上牛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牛肉及其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0年来牛肉的人均年占有量的增速达49.5%。调研中发现,原先农民大多吃不起牛肉,而现在农村中的牛肉销售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从上面的调研数据可清楚地看出,所谓牛肉年产量的增加是靠增加出栏减少存栏实现的。长此发展下去,全社会牛肉将越来越紧张。

    养牛业发展何以不快?

    养殖周期长 牛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特点,早期生长缓慢,一般地方品种或用地方品种母牛与外来品种公牛所产杂交牛,其犊牛期长达6个月~8个月,其间体重仅达100千克左右。大多须饲养到1岁半~2岁时,长到350千克~400千克方可出售宰杀,其养殖周期远比猪羊长得多。

    养殖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牛肉价格飞涨,犊牛价格也一路攀升,往往要花近2000元才能买一头100千克左右的犊牛。对于一般的散养农户来说,犊牛的成本支出相当于一头肉牛价值的一半,如想批量养殖,早期的成本支出不能不令众多农户望而生畏。

    种植、养殖比例不协调 众所周知,在农作物秸秆中,玉米及豆科作物秸秆适合养鸡、牛,而小麦、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差,不适宜用作肉牛的育肥。而目前在广大平原地区,稻麦两茬的耕作面积越来越大,玉米种殖面积越来越少。尤其是苏北地区,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除少量岭地外,农民已很少种殖玉米。在人均1亩地左右的地区,农民更不可能将耕地拿来种牧草。于是,在草资源、玉米秸秆等资源匮乏地区想大规模发展养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规模养殖成为富人的产业 根据实地调研,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方兴未艾,农村中的留守族多为老人和儿童,他们不可能去搞规模养殖。散养户养1头牛要一两年时间方能赚1000元~2000元钱,不如外出打工赚钱来得快。因此,当前农村中散养户养牛越来越少。而当前一些地区兴起的规模养牛,大多是城里的大老板到农村或城乡结合部来寻找新的发财之路。他们往往雇人饲养,自身对养牛并不在行,因此据各地调研情况看,这样的规模养牛,可谓喜忧参半,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不少。

    缺乏政府引导和扶持 近年来,由于奶产品消费量大幅增加,奶业发展较快,而肉牛养殖发展缓慢甚至几乎没有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级政府对养牛业不重视或重视不够,大多数地区的肉牛养殖业仍处在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水平上。往往由于缺乏养殖规划,无法形成肉牛养殖基地和养殖规模。许多地区发展养牛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如有的农民想发展规模养牛,建牛舍征不到地,资金来源不足却又贷不到款。许多地区在宣传引导、技术服务、品种引进和品种改良等方面都要靠自已摸索着去干,往往经不起疫病、饲料、难产及配种等难题的折腾,常因失败而罢手。

    建议与对策

    变无规划为有规划和科学规划 有规划才有发展目标和方向,因此,彻底改变当前许多地区养牛业发展无规划局面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作为省市两级农牧主管部门,应该把肉牛养殖基地规划在苏北,苏北的市县两级政府,应该科学地、因地制宜地制定辖区内的各种畜禽的发展规划,深入县乡两级政府并与当地畜牧专家讨论后付诸实施。

    养牛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江苏省养牛量的95%集中在苏北,苏北地区既有悠久的养牛习惯和养殖经验,又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和牧草资源,有发展肉牛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肉牛养殖都会有很高的养殖效益,无论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长远而巨大。把养牛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把养牛业作为振兴苏北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应成为苏北市县两级政府的最佳选择。

    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 牛的人工授精是牛品种改良、提高养殖效益、形成肉牛养殖基地的重要措施。经验告诉我们,成立地市级肉牛供精站,负责辖区内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非常必要,但这是社会公益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的投入。

    我们并不反对富人搞规模养牛,因为这也能带动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可我们更希望广大农民通过发展规模养牛致富。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通过发展规模养殖致富,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建议江苏省尽快出台农村发展规模养殖的扶持政策,该政策应包括:降低农户上规模养殖的用地门槛、贷款门槛;镇村两级政府机构、各级银行、土管部门、农牧部门等,都应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养牛的具体措施和奖励制度,让更多的农民迈进规模养殖行列,通过发展畜禽规模养殖致富。

    加强科技宣传和提高养殖水平 同样是1岁半龄的牛体重,土种牛只长到200千克左右,杂交牛能长到300多千克,而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肉牛,采用科学饲养方法,体重可达600千克~700千克,养殖效益提高一倍以上。因此,加强科技宣传和提高养殖水平非常重要。通过加强科技宣传、现场观摩、办培训班等方法,引导农民饲养优良品种肉牛。使用科学饲养方法和育肥措施,是提高一个地区肉牛养殖水平和农民养殖效益的关键。

    变狂宰滥宰为计划宰杀各地在制定肉牛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制定肉牛的宰杀计划,明确规定肉牛宰杀的牛龄和体重,以保证当地养牛业的长足发展。